(相关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杨红霞报道)记者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了解到,近日,“枸杞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青油21号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羌活的濒危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专家组成果评价和项目验收。
由青海省农科院和格尔木康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枸杞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建成基于篱架设施的枸杞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13亩。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枸杞植株的抗风能力,并通过篱架的支撑性能,扩大了结果枝组的分布空间,提高了通风透光性,重点解决了枸杞结果枝梢匍匐于地表而造成的果实糜烂技术问题。篱架栽培模式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可以实现灌溉施肥全程自动化和机械化,中耕除草、喷施农药和有机肥实现全程机械化,促进了枸杞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通过篱架栽培,枸杞的病虫害防治劳动效率提高了16.30%,采摘效率提高了10.25%,采摘工人平均每天增加收入27.68元。
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白菜型油菜新品种青油21号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科研+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方式带动标准化示范推广,集成“青油21号”良种繁育和丰产栽培先进适用技术2项并制定相应标准,为“青油21号”标准化生产示范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良种辐射带动推广标准化栽培2万亩,亩产量比对照品种高出20%以上,新增油菜籽38万公斤、产值212万元。
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羌活的濒危机制研究”项目通过研究羌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明确了羌活濒危的遗传背景;通过分子系统地理学和适生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羌活在我国的适生性,明确了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北部以及高原台面为羌活第四纪冰期时的避难所,预测出羌活在我国过去、现代和未来3个不同时期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图;通过不同时期适生区的变化推测出其可能的避难所,并预测出未来的发生趋势。项目有望阐明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羌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濒危机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进行就地及迁地保护,相关研究成果还将为我国羌活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信息。